中新網滿洲里11月11日電 題:十年 被中歐班列改變的“東亞之窗”滿洲里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41歲的張亮亮和27歲的李天源短短一刻鐘就經歷了90℃溫差的兩次巨變。
11月11日11時許,兩人從值班室走出時,室內溫度20℃;在查驗中歐班列時,室外氣溫-30℃;等他們爬上班列機頭檢查時,機頭內如同蒸籠,溫度居然高達60℃。
穿著臃腫棉衣的兩人,是滿洲里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執勤人員。當天,他們按常規對兩名俄籍列車司機逐一查驗完畢后,戴著棉帽的額頭已沁出了汗水。
“除了查驗中歐班列外,我們還查驗國際貨運列車。”張亮亮告訴記者,在國門前看著行駛過的中歐班列、國際貨運列車,內心就充滿激動和自豪。
2013年,當首列“蘇滿歐”中歐班列亮相滿洲里口岸時,張亮亮就是查驗班列的執勤人員。那時他每天查驗的班列并不多,“一天只有十多列出入境班列,工作相對輕松。”
中歐班列在滿洲里口岸真正增多是在2018年之后,彼時李天源剛參加工作。“那時每天有30多列出入境班列,之后逐年遞增,現在最多一天可以達50多列。”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草原腹地的滿洲里,北接俄羅斯,西臨蒙古國,是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有著“東亞之窗”的美名。過去十年間,“鋼鐵駝隊”般的中歐班列讓這座城市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滿洲里海關消息顯示,十年間,經滿洲里口岸跨境中歐班列線路已增加到57條,貨物種類從單一的水果蔬菜、日用百貨擴大到電動載人汽車、光伏產品、冷鏈產品等。中歐班列中國國內集貨地由蘇州、營口發展到天津、北京等60余個城市,國外目的地由波蘭華沙、德國杜伊斯堡擴展到白俄羅斯克列斯特等13個國家28個城市。截至2023年10月,十年間經滿洲里口岸進出境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2.27萬列。
在中歐班列熠熠生輝的標簽之下,滿洲里民眾也切實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變化。
“逢年過節,來自俄羅斯的冰激凌、提拉米蘇、香腸等食品都會擺上餐桌。”當地市民紅梅表示,由于滿洲里地處中俄蒙邊境地區,絕佳的地理環境,能第一時間買到俄羅斯和蒙古國的時髦食品。
在當地政府部門上班的張曉麗表示,過去十年,在中歐班列的“加持”下,一些日用品的價格有了不少優惠,如今琳瑯滿目的“外國貨”在滿洲里匯聚已不新鮮。曾經“高不可攀”的稀缺外國貨,如今卻能極為便捷地采購消費,這給當地的民眾帶來不少幸福感。
“過去十年,滿洲里依靠中歐班列變得特別有活力,是旅游的極佳目的地,作為外籍游客,我超喜歡這座城市。”來自俄羅斯的游客安娜興奮地對記者表示。
中歐班列仍在持續改變著這座口岸城市。
滿洲里口岸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喜國表示,當前滿洲里正創新口岸物流運輸組織模式,申報肉類、冰鮮水產品等指定進口口岸,推動在滿洲里落地倉儲,提高口岸貨物集散能力,帶動物流產業發展。未來,還要在紙漿、紙塑、糧油產業、液化石油氣產業等方面推動在滿洲里落地加工事宜。
內蒙古經濟學家蓋志毅認為,當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需要搶抓國家支持內蒙古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加快啟動滿洲里國際陸港、中歐班列滿洲里基地、大宗商品儲運(滿洲里)基地建設,讓滿洲里得到更大的變化。(完)
本篇文章共有1頁 當前為第 1 頁
回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