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飛虎隊老兵哈里·莫耶(中)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向陳納德將軍雕像獻花。
不久前,莫耶同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杰弗里·格林和飛虎隊老兵梅爾文·麥克馬倫共同致信習近平主席,介紹基金會和飛虎隊老兵支持推動中美友好交往的情況,表示將傳承和弘揚中美合作的寶貴精神財富。
很快,他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復信。在信中,習近平主席強調,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新時期飛虎隊員的參與和支持,希望飛虎隊精神能夠在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收到復信,太鼓舞人心了,這一切太棒了。”莫耶說。
98歲的麥克馬倫也難掩激動心情。“習近平主席復信傳來的時候,我正在家中,第一反應是感到榮幸和驕傲。”他說,“我把復信讀了一遍又一遍,還給我的朋友看。習主席在信中說的每一句話,都讓我由衷認同。”
11月2日至3日,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和飛虎隊老兵及后代一行在云南昆明開展參觀活動。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
1941年,美國陳納德將軍組建“中國空軍美國志愿援華航空隊”(飛虎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及這段歷久彌堅的“飛虎情誼”。
受習主席復信所鼓舞,應中方邀請,格林、莫耶、麥克馬倫及飛虎隊老兵后人等一行30多人組成代表團,10月底由舊金山啟程,經上海到北京,再到重慶、昆明和廣西柳州,一路沿著飛虎隊的足跡,重游故地,重溫歷史,講述飛虎隊往事,傳承飛虎隊精神,共敘兩國人民情誼。
習近平主席在復信中強調,追憶往昔,中美兩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同仇敵愾,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深厚友誼。
“我們有很多理由欽佩和尊重中國人民,我們沒有忘記他們的英勇。”談到抗戰期間兩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情義,1943年來華參加抗戰的麥克馬倫動情地說,“當我們不幸遭遇機械故障或者被敵人擊中而不得不跳傘時,我們知道中國人民一定會找到并救助我們。”
麥克馬倫說,80年過去了,中國人民的真誠友好始終不變。“在戰爭年代我們并肩作戰,在和平年代,我們也要做永遠的伙伴。”
感人至深的瞬間:共同遺產需要代代傳承
11月2日,在昆明飛虎隊紀念館,上演了一場跨越80年的“三代同框”。美國飛虎隊老兵后人、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副主席小克利福德·隆,一進門就在照片墻上發現了父親克利福德·隆的照片??粗赣H年輕時的笑臉,再看看站在自己身邊同父親面容如此相像的15歲孫子杰克遜·隆,時光仿佛交匯在這一刻,小克利福德·隆感慨萬千,哽咽落淚。
他向記者回憶起父親的故事:1944年,年僅19歲的克利福德·隆來到中國,是當時年齡最小的飛虎隊員之一,但他戰斗經驗豐富,被日機擊中卻幸免于難。“父親是我們家族的英雄,我們看到他在中國被更多人銘記。”小克利福德·隆自豪地說。
10月29日,飛虎隊老兵莫耶一行人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合影留念。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給飛虎隊老兵的復信中所說,中美關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
11月3日,在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駝峰精神永存”紀念碑前,美國飛虎隊代表團成員和學生們共同植下中美友誼樹。
肅穆的紀念碑,稚嫩的樹苗,學生們充滿朝氣的臉龐,讓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嘉蘭惠眼中閃動淚花。她說,和孩子們一起種下小樹苗的同時,“希望我們也在中美之間種下了善意和友誼的種子,期待它在青年一代心中發芽、成長”。
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初三學生譚雨姍參加了植樹活動。她說,從第一次踏入校門,“駝峰精神永存”紀念碑就吸引了她的注意。正是從這塊紀念碑開始,她了解到“駝峰航線”和飛虎隊的故事。
“駝峰航線”是飛虎隊在與中國軍民并肩抗戰過程中,為打破日本對華戰略物資封鎖,開辟的穿越喜馬拉雅山的航線,因為飛行難度極大,也被稱為“死亡航線”,失事飛機殘骸甚至堆成了一道“鋁谷”。“鋁谷講述了抗戰史上的壯烈故事,最為打動我。”譚雨姍說。
遠在美國,芝加哥博林布魯克高中學生卡洛斯·瓜哈爾多也被飛虎隊的故事深深打動。10月17日,他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心大廳,與近200名美國中小學生一起觀看飛虎隊老照片,聆聽飛虎隊支援中國人民抗戰的故事。他發覺,自己對美中在二戰中并肩戰斗的友誼欠缺了解,“而這種友誼應該傳遞下去”。
11月7日,“飛虎隊友誼學校暨青少年領袖計劃”啟動儀式在湖南芷江舉行,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第四中學與美國斯科菲爾德中學締結為“飛虎隊友誼學校”。
“飛虎隊是中美之間的共同遺產。”格林告訴記者,“可喜的是,中國對這段歷史非常重視。遺憾的是,美國青年人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
格林希望越來越多的美中青少年能參與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去年啟動的“飛虎隊友誼學校和青少年領袖計劃”。他說,通過對共同歷史遺產的學習和了解,兩國青少年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并成為朋友,才能更好地攜手將飛虎隊精神傳承下去。
友誼地久天長:雙向奔赴續寫友好故事
昆明飛虎隊紀念館專門設有一個展區,從中國軍民幫助飛虎隊修建機場的老照片,到美國士兵留給當地居民的鐵鍋,眾多展品都在講述中美并肩作戰、互相扶持的友誼故事。
據統計,飛虎隊援華作戰期間,2000余名美籍飛虎隊隊員在戰斗中犧牲,200多名遇險隊員被中國民眾營救。
“95%的落地飛行員都被中國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無論美國飛行員的降落傘飄落到哪里,都能得到中國人的救助……”陳納德將軍在回憶錄《戰士之路》中寫道。
此次來華的飛虎隊代表團中,戴維·古德里奇是“駝峰航線”飛行員杰克·古德里奇之子。從孩童時期,他的父親就反復告訴他,中國人民是友好善良的人民,中國是美麗的國度,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并肩戰斗中結下的友誼是最堅固的。“父親的故事和他對中國的熱愛,促使我想來中國看一看。”古德里奇說。
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嘉蘭惠談起重溫飛虎隊歷史的意義。她說,學習這段歷史,可以讓中美兩國人民意識到,只有擱置分歧,努力合作,共同朝著和平的目標努力,才能為后代締造一個更好的世界。“戰爭年代,中美兩國人民曾經像家人一樣并肩作戰,這是我們之間的紐帶。”嘉蘭惠說,“如今我們可以重新系起這一紐帶,逐漸消除分歧。”
二戰期間,被新四軍營救的5名美國“飛虎隊”飛行員在新四軍駐地合影(資料照片,1944年8月攝)。
多走動、多交流,增進了解,才能建立友誼。去年11月舉行的巴厘島會晤中,中美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
今年以來,從多位美企高管接連來華,到“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舉辦,從美國飛虎隊代表團此次來華重溫歷史、共敘友誼,到第五屆中美友城大會成功舉行……中美兩國人民雙向奔赴,汩汩善意和深情厚誼為中美友好合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只要人和人之間能夠面對面坐下來,真誠溝通,相互了解,就能達成合作,這也是飛虎隊精神在當代的延續。”接待了眾多中美參觀團的昆明飛虎隊紀念館講解員蔡楊杰有感而發。
“我認為飛虎隊精神的內核就是友誼。”杰克遜·隆第一次來中國,就愛上了餃子和各種他還叫不出名字的美食,更被熱情友好的中國人民所打動。“中國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樣,我回國后會把這段經歷講給伙伴們聽,讓他們也來中國看看。”
11月3日,陳納德將軍外孫女嘉蘭惠(左)與飛虎隊老兵莫耶(右)在昆明市外國語學校參觀時登臺同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
“舉杯痛飲,同聲歌唱,友誼地久天長……”在昆明市外國語學校的禮堂里,飛虎隊老兵和師生們同聲高唱《友誼地久天長》。優美深情的旋律,述說著中美人民之間這份友誼來之不易,更道出中美新老朋友間的不舍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
“即便經歷過二戰的艱難時刻我都沒有哭。”莫耶一邊擦拭淚水一邊說,“我感恩能有這次訪華之旅。”老人說,這次來華目的已達成:延續飛虎隊精神,續寫更多美中友好故事,希望美中兩國人民友誼地久天長。(參與記者:施洋、王普、王安浩維、吳曉凌、徐靜、趙彩琳、孫敏)